出了机场,我早已饿得筋疲力尽了。
侄儿载上我,一路奔驰。到达目的地后,他直接把我带到一个灯火辉煌的地方。我举目张望,灯火通亮下的招牌十分醒目:24小时薯粥店。
“啊,番薯粥!”我有点兴奋,不由自主地喊了一声。
“夜深人静,所有酒店、餐馆,都已打烊关门了。这地方,惟有番薯粥店是24小时营业的……”侄儿怕我有什么误会,赶忙解释道。
一说到番薯粥,饥饿的感觉骤然升腾。因飞机一再延误,无法按时来到这里共进晚餐。再说,疫情不稳定,不放心在机场的公共餐厅或飞机上用餐,只能强忍着,任由胃腹悲鸣哀嚎了。
大约是几分钟的工夫,风卷残云,一下子就消灭了数碗粥。狼吞虎咽的结果,竟然不知道自己吃了些什么,当体力渐渐恢复,味觉也渐渐苏醒了之后,才慢慢感觉到番薯粥的味道!
说起番薯粥呀,我与它天生就有缘分。
我出生时身体弱小,偏遇饥荒。所有人都认为我必夭折无疑,因为家人吃糠咽菜,母亲因病断奶,家中无粒粮,靠什么来延续生命?
我常啼饥号寒。母亲就把红薯蒸烂,弄成薯汤流液,作为我的“美餐”。待我开口大哭时候,强行把美餐送进我的口中。
但没过几天,我身体就出问题了。医生说,得弄点米,要不然……
去哪儿弄米?都是缸罄瓮尽,家家这样,户户如此。可怜母亲,千想万想,终于想出了一个法子来。
母亲拿出一个小瓦瓮,里面装的是干饭米。大饭堂时期,母亲是饭堂的伙夫。伤心当时人们糟蹋粮食,偷偷地收集剩饭并晒干,贮在瓦瓮里,准备用于鸡食。后来被发现了,母亲还是偷偷地留下这一小罐。
真想不到这本来用于鸡食的干饭米,竟成了我的救命粮!
每天晚上,母亲临睡前,便从瓦瓮里取出寥寥可数的干饭米,清洗后,放在碗里浸泡。第二天,用红薯混着它一起放进锅里熬,熬至烂,捣成糊浆,作为我一天的粮食。
番薯粥,让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且一天一天地长大。番薯粥一直护我成长,以至上学读书。
初中时期,每到周末,上山打柴是我必做的工作。打柴全靠肩挑背驮,最费体力,最忌肚空。肚子空,力气软。可那年代,肚空是常态,人还未行到山头上,腹内原先那点清粥稀饭,都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有一回,我如期到距家七八公里远的地方打柴。柴打好了,又饥肠辘辘了。回到中途,必爬一段山坡。本来就人饥担重,十分困倦,等到艰难爬到坡顶,更是身疲力竭,两腿发抖,就顺势放下柴担,歇脚缓气。
卸担容易,起担难。凡是干过重担活的人都知道,卸担休息,时间越长,越觉饥困,重新起担就越难。我三番五次地尝试,始终无法如愿。情急之下,两眼冒星,四肢发软,就瘫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吃吧,小子。我知道你是饿的。”一个声音止住了我的眼泪。只见一位大叔把一个饭煲(一个小型铝制煲)推到我的面前。打开一看,里面还有大半锅番薯粥!
大叔说,他的路比我的路还长七八公里,只留给他一碗粥就行。
锅里的番薯粥,其实就是一锅清水兼一些薯片,和零星大米混合煮成的番薯汤。他的家境也不过如此!真是饥不择食,不得其详,就狂吞起来。我渐渐地恢复了体力,只是太难为大叔了,让他挨饿了。
在我蝉腹龟肠之际,大叔的番薯粥来得及时且弥足珍贵。岁月艰辛,人间友爱。他分给我的不仅是两碗粥,还有一身仁爱,一生恩义,一世善美!
在那捉襟见肘的岁月,番薯粥一直帮助我及我的家人,度过那些艰难的日子;也一直帮助我顺利完成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让我最终成为一个算得上凭知识吃饭的人。
……
“叔,您吃饱了吗?”侄儿的一番问询把我拉回了现实。“吃得很饱了,好久没尝过番薯粥了。”我感觉到此顿番薯粥美味无比。我是吃番薯粥长大的。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对它充满感激和感恩。
当我们走出餐厅,回望“24小时薯粥店”,店名更加清晰夺目。在繁华的地段中仍保留着的番薯粥店,正在告诉人们:无论生活多富裕,我们都不会忘记曾经帮助我们度过艰难岁月的番薯粥,不会忘记那恩重如山曾挽救过无数生命的番薯粥!
啊,番薯粥,我们前世缘深,今生缱绻难舍,感恩一路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