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特朗普多次威胁对美国境外生产的 iPhone 征收至少 25% 关税,给苹果带来巨大成本压力。
为规避风险,苹果接连推出本土制造投资计划。
为换取关税豁免,苹果先是 2 月率先宣布未来四年在美国投资 5000 亿美元,涵盖 AI 服务器工厂、半导体制造及制造学院建设等,被解读为应对关税压力的战略性妥协。
今天,苹果 CEO 库克在白宫进一步宣布追加 1000 亿美元,启动 “美国制造计划”(AMP),首次将 iPhone 核心零部件纳入本土生产。
根据规划,苹果计划从 AMP 资金中拿出 25 亿美元与康宁合作,在肯塔基州打造全球顶尖智能手机玻璃生产线,未来 iPhone 和 Apple Watch 外屏玻璃将很快实现 100% 美国制造(此前主要依赖中国),双方还将共建创新中心研发先进材料。
芯片领域,苹果联合台积电、三星、德州仪器等构建美国硅供应链,目标 2025 年生产超 190 亿枚本土芯片,再加上休斯顿AI服务器工厂投产等,2026 年将是检验芯片本土化成效最关键的一年。
预计未来四年,苹果将在美国本土新增 2 万个芯片工程、AI 等高端领域高薪岗位,目标 2027 年美国制造占比从不足 6% 提升至 25%。
值得一提的是,在白宫记者会上,苹果CEO库克还向特朗普赠送了一块 100% 美国制造的纪念玻璃。它由康宁生产、前海军陆战队苹果员工设计,上面还印有特朗普名字、库克签名以及玻璃中间带有镂空的 Apple Logo。
对于苹果巨额投资加码美国制造,特朗普表示满意,随即宣布苹果获 100% 芯片关税豁免,并称苹果正在回归美国。
不过,苹果本土化面临技术不成熟、人力成本高、供应链不完善等难题,可能推高制造成本。
事实上,苹果并非首次尝试美国制造。2013 年曾投资 1 亿美元在美国生产 Mac Pro,但因成本过高,该产品线于 2019 年悄悄转移至中国大陆生产。
此次 6000 亿美元(约 4.3 万亿人民币)为苹果史上最大的投资,虽可能对制造业空心化的美国产生深远影响,但成效仍有待观察。目前 iPhone 约 95% 零部件依赖海外,完全实现美国土生产仍遥遥无期。
综合来看,苹果这一巨额投资是全球化供应链在政治压力下的适应性调整。目前来看,它既缓解短期关税风险,但也暴露美国制造业成本与技术瓶颈,最终成败取决于后续政策博弈与本土化落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