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今年的 iPhone 17 系列销量大超预期,中国首销首周激活量就突破 103 万台。目前官网下单,发货需排队近一个月,热度可见一斑。
iPhone 17系列爆火,核心原因离不开 “加量不加价” 与 “创新升级” 两大亮点。
其中, iPhone 17 标准版虽然没有创新,但首次加入 120Hz 高刷屏,存储也从 128GB 起步升级到 256GB,彻底淘汰 “乞丐版”,而起售价却仍维持 5999 元。
好家伙,配置提升、价格不变,连苹果也学会放低身段开始 “内卷”了。
目前来看,这招效果显著。iPhone 17 标准版首周销量是去年 iPhone 16 同期的 4 倍多,增速远超 Pro 系列。
iPhone 17 Pro 系列主打卡位是 “创新升级”。外观上,迎来近 7 年最大变动,首次采用一体化铝合金机身,搭配金属与玻璃拼接后壳;性能上,搭载新一代 A19 Pro 芯片,首发 12GB 运行内存 + VC 液冷散热,有效解决了 iPhone 高负载场景下的发热降频问题。
影像能力也同步升级,首次搭载 3 颗 4800 万像素摄像头(支持 8 倍光学变焦),拍摄体验显著提升。尽管定价与上代相差不大,但外观、硬件多重升级叠加,本质也是 “加量不加价”,同样收获大量青睐。
而 iPhone 17 系列的爆发,让本就饱和的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不少国产厂商压力剧增。
近日,苹果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在最新报告中提到,号称 “全面对标 iPhone 17” 的小米 17 系列,总出货量预计下调 20%—— 从原定的 1000 万台降至 800 万台。
他解释称,下调核心原因是小米 17 标准版受 iPhone 17 标准版挤压明显,需求不及预期。原本预计标准版占小米 17 系列总销量的 50%-55%,实际上市后仅占 15%-20%。虽 Pro 与 Pro Max 型号订单有增加,但仍无法抵消标准版的砍单影响,最终导致整体出货预估下调。
消息一出,「小米17系列出货量显著下调20%」迅速冲上热搜,引发广泛热议。
要知道,小米 17 系列 9 月 27 日开售当天,官方刚宣布 “破 2025 年国产手机首销纪录”,开售 5 分钟,就刷新了今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段新机首销销量、销售额纪录。
然而,这一结果仅过 2 天,就传出 “砍单 20%” 的消息,这反差着实让人意外。
不过,随后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否认了这一说法,称小米 17 系列首销已过百万,没有砍单计划,还指出郭明錤 “小米 17 标准版不及预期→砍单→整体下修 20%” 的逻辑存在问题,不够客观。
理论上来说,iPhone 17 系列销量大超预期,对国产机型形成市场挤压是事实。但小米 17 系列是否真的砍单、官方辟谣是否属实,目前还没有定论,最终得靠后续销量数据验证。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咱们后续报道,看看最终到底是谁会被打脸!对此,小伙伴怎么看?你更认同郭明錤的观点,还是小米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