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iPhone 17 系列首销数据来看,今年最受欢迎的机型仍是定价最高的 “超大杯” iPhone 17 Pro Max。其国行 256GB 基础款最低售价 9999 元,新增的 2TB 顶配版更是卖到 17999 元,成为苹果史上最贵 iPhone。
据博主 “数码闲聊站” 此前公布的数据,iPhone 17 Pro Max 国内首周激活量约 40.2 万台,在同期首销的 iPhone 17、17 Pro、17 Pro Max 三款机型中,占比高达 39.03%,稳居销量榜首。
这款机型能热销,核心原因在于硬件的多项升级,以及时隔多年的外观设计创新,这种“加量不加价” 的策略,自然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
随着 iPhone 17 Pro Max 开卖,果粉关注的新机成本分析也随之出炉。
目前主流的拆解结论有两种:
第一种观点,256GB 版 iPhone 17 Pro Max 制造成本预估约 2910.91 元,核心零部件成本明细如下:
A19 Pro 芯片:约 647.97 元
6.9 英寸显示屏:570.58 元
后置镜头模组:570.58 元
调制解调器:641.91 元
存储芯片:146.85 元
机身框架:148.28 元
电池:29.24 元
另一份拆解报告则显示,256GB iPhone 17 Pro Max 制造成本约 3820 元。
拆解报告还指出,iPhone 17 Pro Max 的零部件成本中,中国(含台湾地区)供应商占比最高,达 42.8%(包括台积电代工的 A19 芯片);其次是韩国(供应屏幕、闪存),占比 28.5%;日本(供应摄像头、闪存)占比 23.8%;而美国(如高通基带等)供应链占比仅 4.9%。
综合来看,256GB 版 iPhone 17 Pro Max 的硬件成本在 2910 元到 3820 元之间,理论毛利率高达 61.8% 至 70.9%,两个数据的差异可能源于统计口径不同。
且这还只是 256GB 基础款,512GB、1TB、2TB 版本的毛利率只会更高。
以 17999 元的 2TB 版为例,从 256GB 升级到 2TB,苹果的硬件成本仅增加约 800 元,但售价却贵了 8000 元,相当于成本增幅的 10 倍,这价格是疯了吧!这也是网友长期吐槽苹果 “内存比金子还贵” 的原因。
不过要注意的是,硬件物料成本只是毛利润的计算基础,一部手机的总成本还包括研发、设计、品控、质检、专利费、售后体系、全球渠道费用及税费等,这些都没算在制造成本里,所以硬件制造成本不等于最终的 “总成本”,毛利润也不等于净利润。
比如 2024 年,苹果仅研发投入就高达 313 亿美元(约合 2228 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 A 系列芯片、iOS 系统的开发等,这些成本都要分摊到每一台苹果设备上;再加上设计、品控、专利等必要开支,实际总成本会远高于 “只算硬件” 的估算值。
当然,苹果有全球品牌溢价和规模效应,分摊到单款设备上的额外成本不会太高 , 这也是 iPhone 净利润率长期稳居全球第一的关键。
IDC 数据显示,2024 年 iPhone 全球市场份额约 18.7%,但苹果却拿走了整个手机行业超 80% 的利润。不到 20% 的市场占比,占据超 80% 的行业利润,意味着其他所有手机品牌的利润总和,都远不及苹果一家。
总的来说,分析 iPhone 17 Pro Max 的成本与利润,不能只盯着硬件成本,还要考虑研发、专利、设计等多方面开支,不能一概而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凭借品牌溢价、规模效应、高利润内存策略以及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苹果确实是全球最赚钱的手机厂商。
对此,大家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