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一条关于苹果的消息在科技圈悄然发酵:苹果计划推出一款5.5mm超薄iPhone,并准备在2026年发布首款可折叠iPhone。在经历了一段“销量平静期”后,这家科技巨头似乎终于要重新发力。
那这波更新,到底意味着什么?
财报稳健,市场却不买账?
上周苹果公布了最新财报,数据看起来还算稳健,但股市却用脚投票:
股价应声下跌 3.74%,收于 205.35美元;
投资者不满意的是苹果对“中美关税影响”态度含糊;
而iPhone业务的长期增长乏力,也依然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
可以说,苹果现在急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惊艳转身”。
5.5mm超薄iPhone:惊艳还是妥协?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
今年苹果将发布有史以来最薄的iPhone,厚度仅5.5mm;
外形追求极致轻薄,但代价也不小:
两个扬声器变成一个
后置相机只剩一个镜头
电池缩水,续航受影响
从目前曝光的细节来看,这款“超薄iPhone”可能更像是一种形象先锋,用于吸引注意和测试市场,而非走量的主力型号。
而这,也得到了供应链的印证:
“制造商只把10%的产能留给它,主要产能还是留给更稳妥的iPhone 17 Pro和Pro Max。”
折叠iPhone,真的要来了!
更重磅的消息是,苹果正计划于2026年推出首款折叠屏iPhone,你没听错——苹果也终于要“折一下”了
书本式折叠,展开后屏幕约8英寸;
关闭时的外屏约为5.7英寸;
目标显然是对标三星 Fold 系列,但发布节奏会更谨慎;
初期可能限量发售,价格也将不菲。
业内普遍认为,这款产品将是苹果迈入“下一阶段形态革命”的重要一步。
节奏大调整,基础款要“春天见”?
除了产品更新,苹果还计划从2026年开始调整iPhone的发布时间节奏:
先在秋季发布Pro系列;
基础款延后到第二年春季推出;
这种调整可能是为了拉长生命周期、分摊制造压力、优化收入结构——当然,也是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回节奏。
我的一点看法
虽然“超薄机身”“折叠设计”“屏下Face ID”都听起来很酷,但如果回到我们普通用户角度,其实更关心的是:
它真的耐用吗?
电池够用一天吗?
价格贵到离谱吗?
可以预见的是,苹果正在从“稳妥盈利模式”,试图重新迈向“技术话题制造机”。
我们拭目以待,但建议大家保持理性期待。毕竟第一代新形态产品,大多都是“尝鲜”定位,不是“闭眼冲”。
结语:折叠的未来,轻薄的冒险,苹果这次真要玩大的?
如果你也对“下一代iPhone长什么样”感兴趣,欢迎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朋友一起聊聊!
评论区说说看:
你愿意为一部5.5mm的超薄iPhone,牺牲音效和续航吗?
你会考虑入手首代折叠iPhone吗?还是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