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 3D Touch 功能吗?它曾是 iPhone 中的 “神级功能”,给用户带来过全新的交互体验。
3D Touch 是苹果于 2015 年在 iPhone 6s / 6s Plus 机型中首发的新功能,核心亮点在于通过屏幕接收的不同按压力度(轻触、重压),实现分层级的操作体验。
此后发布的 iPhone 7/7 Plus、iPhone 8/8 Plus、iPhone X、iPhone XS / XS Max 均延续了这一功能。
转折点出现在 2018 年,同年发布的 iPhone XS/XS Max 虽仍支持 3D Touch,但另一款机型 iPhone XR 首次取消该功能,改用 Haptic Touch 替代。此后的 iPhone 11 系列及以上机型全部沿用这一策略,标志着 3D Touch 技术的终结。
3D Touch 功能的实现依赖 iPhone 屏幕下方的压力传感器,它能识别按压的 “力度大小”(如轻按、重按),并根据力度差异触发不同层级的操作,最多支持 “三级操作”(例如轻触打开、重按预览、更重按直接进入等)。
然而,Haptic Touch 没有内置压力传感器,本质是通过 “长按 + 震动反馈” 的组合,以按压时长(而非力度)触发操作,仅支持单一层级的快捷功能(无法区分轻按和重按)。
简单来说,Haptic Touch 可以看作是 3D Touch 的简化替代方案,苹果通过取消压力传感器降低了成本,但却显著牺牲了用户体验。
在小编印象中,3D Touch 凭借压力感应特性衍生出不少有趣的玩法,尤其是在“称重”和“吃鸡游戏” 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度成为用户热议的话题。
iPhone 称重
尽管 3D Touch 并非为 “称重” 设计,但网友发现其屏幕的压力传感器能识别细微的压力变化。部分开发者利用这一特性,开发了称重类在线工具、快捷指令乃至 App。
使用时,只需将水果、硬币、小首饰等小物品直接放在支持 3D Touch 的 iPhone 屏幕上,工具就能通过压力值换算出重量。
不过,这一功能仅支持 200 克以内的物体,且精度受屏幕贴膜厚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误差较大,更多是趣味大于实用。
MacBook也可以称重了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开发者 Krish Shah 和 IndieD3v 日前在 GitHub 发布了将苹果 MacBook 的 “力度触控” 技术触控板转变为电子秤的开源项目,类似于 3D Touch 称重功能。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 MacBook 全局多点触控特性,获取触摸位置、压力、角度和密度等详细数据。
与 iPhone 称重功能相比,它精度更高,比如一罐健身软糖的测量值为 182 克,而普通电子秤测量值为 180 克,误差仅 2 克。此外,它的称重量更大,可以称 3.5 千克以内的物品,作为对比 iPhone 仅建议 200 克以内。
GitHub 开源链接: https://github.com/KrishKrosh/TrackWeight
吃鸡游戏神器
在 “吃鸡” 类射击游戏中,3D Touch 曾是 “神级操作” 的代表,极大提升了射击体验,甚至影响了玩家的竞技水平。
像《和平精英》等游戏通过适配 3D Touch,将按压力度与射击 / 开镜绑定,轻压屏幕可打开倍镜瞄准,重压则直接触发射击,无需额外点击虚拟射击键。这一操作将 “开镜 + 射击” 两步合并为一步,大幅提升了射击反应速度,在近距离刚枪、移动射击时优势尤为明显。
相比之下,传统虚拟按键需要拇指从 “开镜键” 移到 “射击键”,而 3D Touch 只需一根手指通过压力变化即可完成,减少了操作延迟,更适合快节奏对抗。熟练掌握后,它一度成为高手标配,用起来格外顺手。
不过,随着 3D Touch 被取消,这些玩法逐渐成为历史。后续机型虽能通过虚拟按键或其他技术模拟类似体验,但操作流畅度仍有差距。
3D Touch 有望回归
尽管苹果砍掉 3D Touch 已有多年,但美国专利商标局日前公布的新专利显示,苹果正在开发一项新技术,它无需机械部件或电容触控层,仅靠光学部件就能检测触摸的位置、移动方向、速度及按压力度,还支持多轴输入,可适配触控屏、手写笔及基于手势的 AR/VR 应用等。
其大致工作原理是激光束照射后,反射光重新进入激光腔,与原始激光束混合产生干涉信号,通过信号可获取手指或触控笔的移动位置、按压力度等信息,从而实现类似 3D Touch 的功能。
业内人士认为,这项专利的公布可能说明,苹果其实从没放弃 3D Touch,而是一直在琢磨更精准、成本更低的替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