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自发布以来,信号问题一直是用户吐槽的热点问题,仅次于电池续航与充电速度。
从早期 “信号门”、专利纠纷到近年来 5G 时代的信号短板,这一 “死穴”已伴随 iPhone 发展多年。
不会,从今年开始,苹果终于启动了针对性改进。
先是 2 月发布的 iPhone 16e ,首次搭载自研 Apple C1 基带,首次摆脱了对高通芯片的依赖,迈出解决信号问题的关键一步,意义重大。
近日,知名爆料人 Majin Bu 再透露,苹果下月即将推出的 iPhone 17 Pro 系列新机,将首次采用全新环绕摄像头天线系统。
从渲染图来看,新机在保留金属中框天线条的同时,摄像头模组周围新增大面积环形天线,可有效减少信号阴影区域和握持遮挡问题,有望显著提升蜂窝网络、Wi-Fi 和蓝牙性能。
据悉,苹果这一设计灵感源于信号表现优异的 Apple Watch Ultra,它通过将天线巧妙地环绕在表盘边缘,实现了更稳定的信号连接体验,在同类产品中,定位与信号接收方面表现更突出。
此外,消息称新天线系统还有望支持 Wi-Fi 7 和更先进的 5G 技术。
回顾历史,iPhone 信号差的根源主要集中在天线设计、基带芯片、系统优化等方面。
2010 年,苹果发布的 iPhone 4 首创金属边框天线设计,但忽视人体接触干扰,导致手握 “天线断点” 时容易出现信号骤降,引发大规模 “信号门”事件,苹果最终通过免费送保护套(通过绝缘避免手部接触天线)和系统更新平息风波。
2016 年 iPhone 7 系列大规模混用高通与英特尔基带芯片,但因后者弱信号表现较差,引发广泛热议。不过,苹果最终未公开承认这一差异,仅通过系统更新小幅优化。
2018 年因苹果高通专利纠纷,iPhone XS、iPhone XS Max 和 iPhone XR全系弃用高通,改用英特尔基带,出现信号强度显著下降,用户在郊区、车库等极端场景容易出现频繁断网,成为口碑下滑重要转折点。
2020 年,时隔两年苹果与高通达成和解,同年发布的 iPhone 12 系列全面回归高通基带,并加入 Sub-6GHz 和毫米波支持,但出现了 5G 天线功耗较高,极端环境信号弱等问题。
从 2021 年的 iPhone 13 系列开始,苹果持续优化 5G 频段覆盖与功耗问题,信号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但在极端环境下(如电梯、地下停车场、偏远地区),信号表现仍与主流安卓机仍存在较大差距。
苹果正通过自研基带和全新天线设计,针对性改进信号短板。不少果粉期待 iPhone 17 Pro 系列能改善地铁、电梯等弱网场景的体验。不过,实际效果还需等新机发布后,通过真机测试才能得出最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