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苹果的传统迭代节奏,今年iPhone 17,明年18,后年19——逻辑顺溜,没毛病吧?但Omdia分析师爆料:苹果计划在2027年跳过iPhone 19,直奔iPhone 20。卧槽,这么一来,iPhone 19就这么没了?
苹果为什么突然改数字?是被小米们的“数字大战”刺激了?(开玩笑,肯定不是。)Omdia首席研究员在韩国首尔的一场会议上透露,2027年苹果会先推出iPhone 18e,下半年直接上iPhone 20系列,顺带iPhone Fold 2一起亮相。
显然,这波操作是为了给iPhone“诞生20周年”造势。回想2017年,苹果跳过iPhone 9,直接叫iPhone 10(罗马数字X),就是为了庆祝十周年。这次跳过19奔20,明显想把“20”这个数字和“20周年”深度绑定,营销拉满。
苹果自家系统命名也早就在玩“年份梗”。今年WWDC上,iOS 18摇身一变为iOS 26,和macOS、watchOS统一采用“次年年份”模式——比如2025年发布的系统叫26,对应2026年使用高峰。
不过,问题来了:早期iPhone数字小巧,一提iPhone 4或5,大家秒懂是哪代。但从iPhone 12、13开始,数字就越来越“麻木”了,没啥辨识度。我上次帮朋友挑手机,她瞄准性价比旧款,结果盯着“iPhone 16”“iPhone 16e”“iPhone 15 Pro”纠结半天,最后还得问店员:“哪个是去年的旗舰啊?”
建议苹果iPhone命名来个大改革:用“年份+系列”模式。比如今年的叫“iPhone Pro(2025)”“iPhone Air(2025)”,明年的“iPhone Pro(2026)”。好处显而易见——用户扫一眼年份,就知道新旧,不用死记数字。
或者学学iPad和MacBook,只留系列名,靠“芯片型号”区分。比如当前iPad Pro用M5芯片,上代M4,用户想买最新的,直接看芯片就行。
iPhone也能这么玩:“iPhone Pro(A19)”“iPhone(A18)”——简洁明了,还突出核心卖点。对大多数人来说,“搭载什么芯片”远比“第几代”更实用。
说到底,苹果改iPhone命名不光是为好记,更是为生态整合铺路。现在苹果产品线越来越长:iPhone、Mac、Apple Watch、Vision Pro……用户需要一个统一的“识别体系”。想象一下:你用iOS 26(2025版)、MacBook Pro(M4款)、iPhone 20(20周年特别版),一眼就看出台龄,兼容性和跨设备联动超清晰。
当然,“iPhone 20”作为20周年纪念款,定价肯定水涨船高——库克这商人,哪会放过这种吸金机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